大人小孩一直關在家真的會覺得,很多育兒的說法,真的是太理想化了。
我記得以前還看過不要一直催促孩子這種說法,但是在家就會發現,孩子會一個口令一個動作,那真的只有在學校,前面有老師、身邊有同學,有團體生活的壓力和競爭心態,才有可能不用老師一直喊「快一點!」
在家就不是這樣了,小孩也很清楚私領域和公領域的區分嘛。
在家面對的是爸媽不是老師,身邊沒有同學頂多是手足,我個人並沒有很喜歡在手足間培養團體生活的競爭氣氛(比方說「你看哥哥/妹妹做得多好⋯⋯」不想讓他們覺得有需要用好表現來競爭爸媽的愛—個人對這個特別有感)
所以手足也沒有競爭關係。兩個人都很放鬆😮💨(有好也有壞吧)
放鬆的結果就是上課要催,洗澡要催,吃飯要催,關電視要討價還價~我都忍不住說「你在學校也跟老師這樣討價還價嗎?」(是要激怒老師嗎)當然是沒有啊!
小孩就很清楚知道家是放鬆的地方⋯整個超放鬆,我雖然也把標準降到最低(作業有做、網課⋯有開螢幕😂)但即使這樣還是要催促,就突然覺得說那種「不要一直叫小孩快一點」的教養的說法,真的太理想化了。
我覺得這既不涉及人格羞辱,也沒有情緒勒索,也沒有給小孩「你再這樣爸媽不愛了」的威脅,實在沒什麼必要視為禁語吧?🤔
小孩除非生下來還有前世是大人的記憶,要不然能夠自律到爸媽不用跟在後面催促,真的是已經長到某個年紀,而且,性格也是一板一眼的那種才會吧。(我覺得我是,但我自己印象中也是小學有記憶以後的事情,不是幼童啊)
小孩在某個階段就是做不到自動自發的,不去催他真的會不知道等多久,再說了現在作業沒交,老師找的是家長,不是他本人,他就更沒有「要準時完成」的那種壓力。
有些非常非常理想化的教養方法會讓我覺得,是大家希望看到這個樣子,不想看見不美好不和諧的教養場景,所以提出來很受支持,但是不是實際上想實踐就能實踐的⋯⋯
我也很想不用跟在後面一直提醒這個提醒那個像但現在這種情況,家裡要有一個家教老師(像西方的貴族那樣嗎?)不是媽媽我本人在管這些事情才有可能⋯⋯對孩子而言媽媽就是媽媽啊😳~